入门基础常识
  • 正信的佛教是什么?

    事实上,佛教的本质,并没有迷信和正信的分别,佛教就是佛教,佛教的基本内容,到处都是一样,永久都是一样。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──释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,那是充满了智慧、充满了仁慈、充满了光明、清凉、安慰的一种言教,根据这种言教的信仰而建立之教团形态,便是佛教。

  • 佛陀是创世主吗?

    正信的佛教,没有创世主的观念,佛陀是人间的觉悟者,佛陀虽能觉悟世间的一切原理,但却无能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;佛陀虽能化度众生,众生的能否得度,尚须由众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决定。佛陀是最好的良医,能为众生的痛苦诊断处方,服他的药,必定得度,如果不肯服药,佛陀也是爱莫能助;佛陀是最好的向导,能给众生引导出离世间的苦海,听从佛的引导,必定得度,如果不从引导,也是爱莫能助。

  • 佛陀是什么?

    佛陀,这是古代印度梵文的音译。
    佛陀,含有自己觉悟、觉悟他人、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,所以,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偏知觉。
    佛陀,简译为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,距今约二千五百八十九年(西元前六二三年),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,成道之后,称为释迦牟尼。释迦是族姓,意为能仁,牟尼是印度古代对于圣者通用的尊称,意为寂默。这就是佛教的教主。

  • 宇宙和生命是从那里来的?

   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,但是宇宙的存在,不容怀疑,生命的存在,也不容否定。
    佛教相信:构成宇宙的元素其自性是空的,构成生命的元素其自性也是空的,唯有空性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。所谓永恒,就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;本来如此,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实际情况。
    佛教相信:宇宙形态的变化,生命过程的流转,那是由于众生所造的‘业力’的结果。

  • 菩萨是什么?

    菩萨,这也是梵文的音译,并且是简译,全译是‘菩提萨埵’。它的意思,菩提是觉,萨埵是有情,菩萨,便是觉有情。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物,主要就是指动物。菩萨是觉悟的有情,并且也能觉悟一切众生的痛苦,同情一切众生的痛苦,进而解救一切众生的痛苦。所以,通俗都将乐善好施及扶困济厄的人,称为‘菩萨心肠’。
    菩萨的本义,和民间的观念大不相同,菩萨是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。所以,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,绝对不能称为菩萨。

  • 罗汉、菩萨、佛陀是甚么?

    的确,许多人对于罗汉、菩萨、佛陀的意义,不能明确的了解,甚至信佛多年的佛教徒们,也有捉摸不清之感。佛教的法门,照北传系统的看法,有大乘与小乘之分,小乘是专修解脱道的,大乘是修菩萨道的。菩萨道是人天道及解脱道的相加,也就是说,解脱生死而仍不离生死,以便随类化度有缘的众生者,便是大乘的菩萨道。解脱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,简称罗汉,罗汉是小乘圣人,小乘的最高果位有两种:一是声闻圣者,由于听闻佛法,从佛的言教而修四谛法(苦、集、灭、道)及三十七菩提分而得解脱道的,那就是罗汉;一是生在无佛之世,自修十二因缘

  • 禅师、律师、法师是甚么?

    但在中国的佛教中,经师与论师,未能成为显著的类别,律师、法师及禅师,倒是风行了下来。律师在佛教中的地位,相当于法律学者、法官、大法官。如果比丘而确有禅师、律师、法师的资格,当然可以接受教内外的名副其实的称呼,否则,像今天的佛教界,凡是僧尼,不论程度资质的高下,一律被称为法师,实在不合要求。

  • 和尚、尼姑、居士是甚么?

    对于和尚、尼姑、居士,这三种名称的本意,能够清楚的人,恐怕不会太多,虽然这已是非常通俗的名词。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。可见,中国对和尚一词的运用,实在是不伦不类不合佛制的。

  •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?

    本来,在佛的时代,并没有分什么大乘和小乘,佛法是一味的,只是由于说法的对象不同,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。
    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,说做人的根本道理,持五戒,修十善,称为人天乘;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,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,称为声闻的小乘;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,便是菩萨的大乘。

  •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吗?

    是的,因为佛陀不是某一民族的保护神,佛陀是宇宙的正遍知觉者,佛陀是属于宇宙之所共有,佛陀的正遍觉性,是遍满宇宙的,佛陀的慈悲之光,是遍照一切的。所以,佛教的本质,就是世界性的,乃至是宇宙性的。
    因此,二千五百多年以来,佛教已在世界各处,渐渐分布开来。

  • 佛教的基本教理是甚么?

    佛教的教典之多,乃是众所周知的事,所以到今天为止,尚无法硬性地指定那一部或那几部是代表性的佛经,在中国之所以有许多宗派的出现,大体上是由于所宗经论的立场不同而产生。
    不过,佛教的教理,有一个基本原则,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悟,悟到一个缘生的道理。

  • 佛教的根本教条是甚么?

    从原则上说,佛教并没有什么教条,如果说有的话,那就是戒律。
    但是,佛教的戒律,并不像其它的宗教是出于神意的约命,所以也不像其它的宗教含有神秘性。佛教的戒律,是根据伦理的要求而来,所以也是纯理性的。

  • 信仰佛教必须吃素吗?

    素食虽是佛教鼓励的事,但却并不要求所有的教徒非得一律吃素不可。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,是为慈悲一切有情众生的缘故,所以在南传地区的佛教国家乃至出家的比丘,都不坚守素食;西藏的喇嘛,也不守素食,但他们不亲自杀生。

  • 佛教对于烟酒赌博的看法怎样?

    佛教的戒律中并无戒烟的规定,甚至为了防止热带性的疾病,佛陀也准许比丘吸烟,但为了风俗及威仪的理由,中国佛教徒一向是不主张吸烟的。不过,有害身心的麻醉品及刺激品,佛教禁止,所以酒是五戒之一,饮酒的本身并非罪恶,酒精的刺激,使人在饮酒之后,却可能引起罪恶的行为。

  •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?

    不。佛教的宗旨虽在解脱生死,出家虽是解脱生死的最佳途径,但是,出了家的如不实修或修不得法,未必能够解脱生死;不出家的,如能修持,也未必不能解脱生死。小乘佛教是以解脱道为依归的,在家人也可修成小乘的第三果,三果虽未出三界,但也不再受生死,死后上生色界净居天,再证四果阿罗汉,就入解脱之境了。所以在家人证到三果,也就相近于解脱了。

  • 佛教的信徒共有多少等级?

    从本质上说,佛教是主张平等的,所以人人都有信佛的权利,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。但在修行的层次上说,所谓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由于所持戒律的高下等次的不同,佛教徒便有男女的九种等级,那就是:近事男、近事女、近住男、近住女、沙弥、沙弥尼、式叉摩尼、比丘、比丘尼。

  • 怎样成为一个佛教徒呢?

    基督教的新旧各种教派,无不重视洗礼,经过洗礼之后,才算是合格的基督徒。这与印度外道以为在「圣河」中沐浴即可除却罪恶的迷信行为相似。

  • 佛教为什么要信仰三宝?

    信仰三宝的确是佛教最特殊的内容。其它的神教,或者唯信上帝(如犹太教及回教等),或者信仰圣父圣子圣灵(如基督教),或者加上圣母的崇拜(如天主教)。佛教,因为是无神论的宗教,所以不把佛陀当作神道来崇拜,也不以为佛是独一无二的,更不以为佛陀能够创造万物或赦免人类的罪恶。佛教看佛陀,如同学生看老师,老师能教导学生,能使学生改变气质、充实知能、修养身心,却不能代为学习,也不能代替升学。

  • 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佛吗?

    可以。佛教的恩德,浩如大海,只要能有一念信心,均可进入佛门,成为三宝的弟子。

  • 佛教相信忏悔吗?

    是的,佛教确切地相信忏悔的功能。
    佛教相信,除了重大的如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大妄语(妄称自己是圣人)等的已遂罪,必须随业受报之外,其它的未遂罪,以及过失犯戒与威仪犯戒等罪业,均可依照佛所规定的方法忏悔。

共有4页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