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介绍

金刚波罗蜜多经

全称《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又称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简称《金刚经》。由于篇幅适中,得到广泛传播,三论、天台、贤首、唯识各宗都有注疏,特别受到慧能以后的禅宗重视。


不同译本


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(402)译出。共一卷。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:

1、北魏菩提流支译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;

2、南朝陈真谛译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;

3、隋达摩笈多译《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》;

4、唐玄奘译《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》(即《大般若经》的第九会);

5、唐义净译《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》。


历代注疏


此经的注疏很多,在印度,除弥勒所造八十偈释本之外,尚有无蓍《金刚般若论》、世亲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》、功德施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相不坏假名论》,以及未被汉译的师子月、月官等人所撰的论释。在中国,从东晋到民初,各家撰述不绝,主要有后秦僧肇《金刚经注》、隋吉藏《金刚经义疏》、隋智顗《金刚经疏》、唐慧净《金刚经注疏》、唐智俨《金刚经略疏》、唐窥基《金刚经赞述》、慧能《金刚经解义》《金刚经口诀》、唐宗密《金刚经疏论纂要》等书。近人注释亦有印顺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》等多种。


主要思想


此经主张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,“实相者则是非相”,认为应“离一切诸相”而“无所住”,即对于现实世界不应执著或留恋。卷末四句偈文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”,被称为一经之精髓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会员
  • 留言